中国体育报记者 轧学超鼎泽配资
广东深圳龙岗大运中心体育场铺满晨光,红白小球在球杆轻击下滚动,看台上孩子们怀着好奇提问、大人们的专注目光与此起彼伏的掌声交织。日前,第十五届全运会群众比赛门球项目决赛拉开帷幕,赛事呈现了高水平的门球竞技,更在推动项目普及、构建全生命周期门球运动发展等方面释放多重价值,让全民健身的理念深入人心。
覆盖全人群 陪伴全阶段
“看,她们在互相鼓劲呢!”观众席上,有人指着山东队三位聋哑队员王新栎、王奥楠、张晓涵轻声说。比赛间隙,三人靠着手语交流,偶尔击掌,眼神里满是默契与坚定。这支来自山东滨州阳信县特殊教育学校的队伍,从县城球场走到全运赛场,背后是数年如一日的坚持。这也是门球全生命周期理念中“覆盖全人群、陪伴全阶段”的生动体现,无论年龄、身体条件如何,门球都能成为他们成长路上的伙伴。
“每天晨练,课后还有40分钟专项训练,再冷再热,孩子们都没有缺席过。”山东队手语老师信贝贝提起队员们,语气里满是心疼与骄傲。对聋哑孩子而言,门球训练的每一步都需要克服很多困难——出杆角度、闪带力度这些精准技巧鼎泽配资,无法靠语言传递,只能靠老师拆解动作、反复示范,孩子们则紧盯手势,连手指细微发力都不肯错过。信贝贝告诉记者:“训练时,我们用粉笔在地上画路线,一个‘抬臂、弯腰、轻推’的动作,要重复几十上百次,直到孩子眼里露出‘懂了’的光。”
门球不仅是运动,更是孩子们认识世界的窗口。 “没打门球前,很多孩子从没出过县城。”信贝贝感慨,这些年通过参加比赛,孩子们坐了飞机、乘了高铁,走过大半个中国,“看到不同城市的风景,认识了其他球队的朋友,她们慢慢知道,外面的世界很广阔。”此次来深圳,热心市民主动指路、组委会专门配备手语教练,这些细节让孩子们感受到温暖。“她们常跟我说,能站在全运赛场,就已经很开心了。”信贝贝笑着说。
赛场内外,这样的温情故事随处可见。湖北队教练赵强来自襄阳,他特意带来了当地中小学门球项目的照片。“现在不少学校都把门球当成特色课,从娃娃抓起,让孩子从小养成运动习惯,这也正是门球全生命周期发展的体现。”江苏队小球员秦愈辰的母亲举着手机记录儿子在赛场的身影:“孩子从小学二年级就跟着爷爷奶奶学门球,每天早上6点去学校训练,从幼年到少年,门球一直陪着他成长,能登上全运赛场一切都值得。”黑龙江队老将魏晓巍坐在观众席上,偶尔为场上精彩击球鼓掌,“打门球这么多年,从青年到老年,它早就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,最享受的是和队友一起研究战术、互相配合的过程,输赢真的不重要。”广东队的球员们则说:“作为东道主,我们80%的球员都当志愿者,能为全运会出份力,看着大家享受比赛,就特别满足。”
赛外掀热潮 全民动起来
当决赛的战鼓在深圳龙岗大运中心敲响,赛场外的运动嘉年华也早已热闹开场。迷你门球体验场前始终排着长队,专业教练弯腰手把手教市民调整站位、控制发力,从握杆姿势到瞄准技巧耐心讲解。“原来门球不是简单推球,还得算角度!”首次接触的市民张慧挥杆让球顺利过门后,兴奋地和同伴分享感受。
除了门球体验,动感单车、趣味足球、投篮挑战等项目也围满了人。小朋友们踮着脚够动感单车的踏板,跟着节奏奋力蹬踏,家长们则举着手机,记录孩子在趣味足球区追着小球跑的欢乐瞬间。最受欢迎的当属集章抽奖环节,孩子们攥着活动卡片,跑完一个项目就认真盖下印章,集满章后围着礼品兑换处叽叽喳喳,清脆的笑声在现场此起彼伏。据统计,自嘉年华启动以来,已吸引3000多名市民踊跃参与,不分年龄、不分职业,大家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运动乐趣。
家住龙岗三联社区的巫玉莲,从朋友圈看到门球赛和嘉年华的消息后,立刻在社区聊天群里吆喝:“全运会在家门口办,还有免费运动体验,一起去热闹热闹!”很快就凑齐了一车观赛伙伴。坐在观众席上,巫玉莲看着场上的门球对决,又望着嘉年华里欢笑的人群,感慨道:“门球考验耐心和智慧,适合各个年龄段,这样的运动能让大家都动起来。”
夜幕降临,大运中心的灯光渐渐亮起,嘉年华的欢笑声不曾停歇。这场因门球而生的体育盛宴,正以活力为墨、温情为笔,在深圳写下生动篇章鼎泽配资,它打破了运动的年龄界限,让老人、青壮年、孩子因热爱相聚,更让门球从赛场走进日常生活,为全民健身事业注入源源不断的力量。
顺阳网配资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